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聋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2-07-14 08:59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新新事物的能力。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并把创新作推进教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语文学科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具有培养聋生创新能力的优势。而当前许多聋校语文教师,认为聋哑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过分重视“缺陷补偿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聋哑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扼杀了聋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聋生的主体性,从“缺陷补偿”的误区中走出来,通过鼓励质疑问难,训练求异思维,激励大胆想象,指导课外实践等策略,逐步提高聋生的创新能力。
     策略一:鼓励质疑问难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聋哑学生由于平时缺乏与外界的交往,加上言语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常常缺乏质疑问难的勇气。所以,聋校语文教师要鼓励、提倡、引导学生质疑。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先组织学生读题,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读题后产生的疑问,教师适当地参与引导,学生提出许多问题:田忌是什么人?他和谁赛马?他们在什么地方赛马?他们是怎么赛马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教师通过讲解指导,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逐个解决问题。创贵在勇,有勇才敢于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激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让聋生逐步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
     策略二:训练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就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但由于他们独立判断、自我探究的能力较弱,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该让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观世界,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月光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以后,盲姑娘激动的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首。“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1、贝多芬承认自己就是音乐家贝多芬。2、贝多芬激动得说不出话了。3、贝多芬太投入了,没有听到……这样的回答都有其合理性和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从求异达到变通,从变通中开拓了新意。学生能够开动脑筋,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包含了可贵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师精心为学生铺设求新求异的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的观察分析问题,就能逐步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质量。
     策略三:激励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动。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抓住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这一镜头,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影画面,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相关词语,想象并叙述邱少云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有的说:“烈火越烧越旺,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他的手指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脸上滚下豆大的汗珠,嘴唇已经咬破……” 有的说:“邱少云想,考验我的时刻到了,我的一举一动,关系到这次战斗的胜负,他想到了祖国人民的重托,想到了朝鲜人民对他的期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邱少云形象的高大,意志的坚强,更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形象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情绪的参与。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各种空白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
    策略四:指导课外实践
    语文无处不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育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开展“画一画”、“找一找”、“猜一猜”等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山行》一诗,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组成,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课余,组织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又如学习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课前让学生上图书馆、上网找一找有关海轮·凯勒的资料,了解一些她的事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海轮·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课余还可以开展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其概括力、判断力都会得到提高。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新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始终。聋生虽然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只要我们教师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充分挖掘教材,始终把培养和发展聋生的创造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聋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