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课程计划

2012-07-14 09:00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及个性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健康心理发展呈上升趋势,聋校听障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针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的实际,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听障学生的心理素质,弥补其心理缺陷,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听障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其原因,浅谈一下几个看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聋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现在我国聋校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构成,而学科课程中文化课占的比重相当大。学生的负担很重,学得也很累,尽管教师努力地改进和钻研教法,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教学质量滞后的困境,有些学生还出现了厌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听障学生比健听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障碍,某些方面的人格问题要比健听学生严重。为此,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对课程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即从学科课程中抽出一定的课时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听障学生的异常心理行为和心理情绪障碍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扮演角色以及情感体验等,在相互尊重、信任、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对问题形成心理认同,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听障学生学好文化课。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总之,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综合课程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实施中都离不开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又能促进学生提高学科知识的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听障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聋校要引导听障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听障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规范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聋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一直以来,一般聋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尽管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无法满足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如:在集体教育方面的晨会、班会、思品、团队活动等,教育的内容只局限于就事论事,深入研究不够,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在个别教育方面,提供的帮助往往是“被动”的,即属于补救性的,不能发挥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或者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只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做到全方位、整体化,以心理教育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学,以此来满足听障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促进听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即他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自我调节,排除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只能选择性的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新问题又在不断的产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听障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聋生解决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年期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提高心理发展水平,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为他们在进入社会后需要工作、学习和生活,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这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们心理健康,就能以良好心态坦然面对生活,经受住挫折与失败的考验,本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自食其力,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常言道:“身体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缺陷”。“心育” 应该作为聋校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完成这一任务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将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聋校的日常教育中落到实处。
    四、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为和谐社会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全民参与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要求,当然也包括听障学生走入社会后,应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又是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拥有者和享受者。这无疑要求听障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技术、知识,更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只有心理健康的人(包括健全人和残疾人),才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如果听障学生带着心理问题走向社会,将极易出现与整个社会发展不和谐现象,甚至影响到社会能否真正和谐发展。因此,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及早干预,从学校做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培养听障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是听障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总之,听障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品质,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人成材。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统一起来,把听障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残而不废的社会建设者,在顽强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