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沈丽萍的二十年特教心愿

2012-10-16 12:11来源: 海门日报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她虽然已是一名初中孩子的妈妈,但只要站到这群特殊学生的面前,她的笑容依旧如孩童般灿烂;她虽然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但她也有追求,她希望她的学生能走的更远,她希望她的学生不仅自食其力,还能出人头地……她,就是海门特殊教育学校的沈丽萍老师。

  本报记者 黄燕燕

  在走近聋哑儿童之前,我一直以为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他们会像小鹿一样安静。10月8日,记者来到海门特殊教育学校,在启音部二年级的教室门口停下脚步,发现他们的课堂比一般学校热闹多了,孩子们如此渴望表达: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双手,甚至掺杂着含糊的音节。

  站在讲台上的沈丽萍老师,用颇为夸张的嘴型,灵动的手势,加上各种表情动作,在讲台上手舞足蹈,但一直不变的是她的微笑。一堂课下来虽然只教了一句话,却让沈老师累得满头大汗。

  一名新生就是一个挑战

  见到沈丽萍时,我问了第一个问题:“20年前,为什么选择特教老师这一行业?”沈丽萍告诉记者,特教并不是自己当初的选择。 “虽然是不经意间成为特教老师,但正因为我面对的是一群聋哑孩子,他们是残缺的花朵,更需要我用心去浇灌。”回忆起20年来的教学生涯,微笑慢慢浮现在她的嘴角。沈丽萍说,20年间,她送过三届毕业班,有过教培智一年级的经历。用同事的话说,她的运气真不好,遇到的学生总是不如别班的优秀。

  是的,如今沈丽萍任教的那个班的学生是那样的特殊,仅仅9人的班级里,就有两名孩子是有自闭倾向的多重残疾孩子,需要家长天天陪读在课堂;有两名孩子的父母离异,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寄宿,分别由爷爷奶奶在校外租房陪读;有一个小不点经常生病,一病就是几个月……

  正是因为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对于沈丽萍来说,一名新生就是一个新挑战。于是,她从日常生活入手,手把手地教孩子吃饭、穿衣、洗脸、擦桌子……有的孩子不肯吃饭,她就端起饭碗一勺一勺地喂;孩子的鞋带开了,她就蹲下身子为他们系;孩子不会发音,她就反反复复地教。

  打小父母离异,性格怪诞的小勇,一入学就成了沈丽萍心头的烦恼。课堂上,他不是玩自己的铅笔本子,就是主动找别人讲话。如果批评他,他会把头钻到桌子底下又喊又哭,闹上一整节课。有时,他看到别人本子上的红五星比他多,就会踢别人一脚,或者在别人的本子上乱涂乱画。“对于这样的孩子,仅仅批评根本不管用。”沈丽萍说。

  若你爱,请深爱!于是,沈丽萍做有心人,用放大镜去寻找小勇身上的闪光点,寻找一切机会去关爱他。一次晨会课上,沈丽萍发现小勇把苹果主动给了一名生病的同学,她抓住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一次大扫除,沈丽萍让孩子们去洗簸箕,小勇第一个拿起簸箕来到水池边,一点都不怕脏,她赶快用相机捕捉了这个镜头,并在教室屏幕上反复地让学生看。每次,小勇都会感到兴奋和自豪。

  课堂上,沈老师只要讲到与种田耕地有关的词语,小勇马上活灵活现地表演起来。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让所有的孩子认真看小勇表演,向他竖起大拇指。有时,孩子来她的办公室,她还会拿些小零食给他,并偷偷地告诉他,别告诉其他同学,让小勇感受老师对他的特别关爱。学期结束时,针对小勇爱劳动的特长,沈丽萍推荐他为“劳动之星”。如今小勇的行为习惯逐渐在改变,虽然偶尔会调皮捣蛋,但只要沈丽萍一鼓励,小勇就会端端正正地坐好认真听讲,能坚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把爱心交给每个孩子

  “20年的特教生涯,我发现我的脾气越来越好。”沈丽萍说,面对一群特殊孩子,她暗下决心,即使芝麻般的小事,也要当作西瓜般的大事去认真对待;即使芝麻大的点滴进步,也要用收获大西瓜般的喜悦告诉他“你真棒”。她相信,爱能让孩子们充满快乐,这么多年来,她把心交给了每一个孩子,用爱心浇灌着他们的心灵。

  “爱在,奇迹在!”是沈丽萍的座右铭。在她看来,对孩子们的爱体现在细节上。上课时,她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表情和动作;生活中,她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知道老师是多么在乎他们,多么关爱他们。沈丽萍有一个笔袋,每天随着她一起上下课,里面躺着橡皮、直尺和数支削得尖尖的铅笔,为了预防孩子们忘带学习用品。里面还有一支润唇膏、一支护手霜,因为入秋了天气干燥,孩子们可能随时需要……

  一次早读课上,班上的刘同学手上拿着一张纸,拼命向沈丽萍招手示意,嘴上还嚷嚷着什么。他表示要背儿歌给沈丽萍听,手中的纸上是那首儿歌。小刘很不高兴地盯着沈丽萍,打着手势告诉她:星期六,你布置任务让我背《上学歌》,我很认真地背,现在背会了。怎么你现在忘了呢?于是,沈丽萍立即让孩子们停止阅读,叫班里的另一名同学与他一起上讲台表演《上学歌》。小刘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沈丽萍说,走进学生的心里,读懂他们内心的需求,尊重他们独特的想法,才能帮助他们成长。

  小孩子,最喜欢过节日。母亲节的那天,沈丽萍把小家伙们带到自己家里过。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沈丽萍早早地开了家庭会议,因为是聋孩,特别敏感,沈丽萍要求家人一定要以微笑的表情面对他们,也许自己一个不在意的表情,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六一节、教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化,更有幸福的味道,最美的记忆。所以每一个节日,她都会和孩子们隆重地过。”沈丽萍的家人说道。

  沈丽萍说:“你把心交给孩子,孩子也会把心交给你。”用爱浇灌,不仅是为了感动孩子,更是为了教会他们感恩的情怀。20年的教育生涯让她收获了很多感动。

  小晶,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学校放假都没有家人来接,“每次一到学生放假的时间,我心里隐隐不安,不放心小晶独自乘车回家。于是我俩约定每次她一到家,就打电话给我,我手机上只要留有她家的未接电话,就放心了。”有一次放假,和往日一样,沈丽萍对她千叮万嘱,一到家就打电话。然而那天,未接电话却迟迟没有看到,沈丽萍急起来了,赶紧打电话到她家,但是没人接。她翻遍了手机中所有号码,终于找到了小晶姑妈家的电话,打过去却被告知小晶还没有到家。当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沈丽萍放下手头的事情,打电话、发信息联系了班上所有的家长和学生,甚至开车的司机也不放过。晚上七点,小晶姑妈终于打来电话,说小晶早就到家了,她在楼上看电视。返校后,沈丽萍找她谈话,她怯怯地说,电话早就打了。后来才了解到,小晶家的电话坏了,而聋哑的她不知道,只是习惯性地拨了号。至于有没有声音,里边说什么,她根本听不到。“自此以后,每次放假,我都早早地看到了手机上显示的未接电话,小晶知道,晚了,我会担心。”当年的教师节,小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沈老师待我像妈妈,等我毕业了挣到钱一定买礼物送给老师”。工作后,孩子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真的买了礼物来看望沈丽萍。

  让孩子都能自食其力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最大的成就是“桃李满天下”,然而,沈丽萍却说,她并不祈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把一个刚进校门,依依呀呀的聋哑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是她美好的心愿,让孩子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是她坚定的信念。

  这些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有的什么都不会,因为不认识字,甚至都找不到厕所。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一件事情、一个东西,除了备课,老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教具,用形象的东西去解释抽象的词语。“也许他们一个月也学不会1+1=2,也许他们一学期都无法学会叫"老师",也许他们一年也不能学会生活自理,但只要孩子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对老师都是极大的鼓舞。”沈丽萍说。

  在沈丽萍看来,孩子们不会讲话,也听不到声音,如果她不耐心地教,他们不识字,就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毕竟社会上懂手语的人并不多,教会他们识字、写字,他们在社会上就更容易生存。他们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是最需要学习的孩子。

  20年来,沈丽萍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有的成家了,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的参加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有的考上了聋人大学,学习更多的知识报效社会……

  钱颖杰,以高出分数线80多分被南京聋人高中录取。

  沈庆华,只上了两年高中就考上了大学。2008年5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火炬手。

  张莉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参加工作后成为了企业的聋人管理者。

  施凯华,刚来学校的时候顽皮捣蛋,经常惹是生非,现在在工作岗位上辛劳地工作,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

  沈丽萍说,未来,她还会守住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让她所教的孩子们绽放出最美最亮的光芒……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自强自立,成为这个社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