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词到句显示口形,学生利用镜子模仿口形。看话教学要以词或完整的句子为单位来进行。而不能以字为单位进行,因为相同音节的字数量太多。口形相似,难以区别。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词的口形。随着课文中句子的出现,在看词语的口形的基础上,将词组成句子,显示口形,让学生认、看、读句子的口形。为了让听觉障碍学生能看清自己模仿的口形是否正确,可以让每个听觉障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室前面准备一面大镜子,教学时,学生一边看教师口形,一边借助镜子纠正自己的口形,当听觉障碍学生自己无法模仿准确时,教师可以让听觉障碍学生和自己同时站在大镜子前,同时显示口形,进行比较。
2.看话内容应是听觉障碍学生所熟悉的,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在听觉障碍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文字的视觉表象,这些内容是他们理解的词句。“看话”的初级阶段只是建立口形与文字的联系;由感知到口形,进而回忆起文字表象,再通过译码,由文字表象达到理解,这是看话的高级阶段。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如果与看话内容不一致的话,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插话去批评学生时,坡度过大的插入语也会增加学生的看话困难。
3.教师要注意说话的速度和口形复现的次数。教师说话时口形要夸张,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声音要宏亮,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教学的语速起始时要放慢,逐渐加快至正常语速,掌握由慢而快的速率,这种做法既适用于一堂课的训练,也适用于年级的递升。在讲课时,要有一定的重复,重复的遍数以班级中大多数人(如85%以上)能看清为宜,但要注意重述语言的一致性,说话应以句子为单位,有停顿,要把话说完整,不说破句,或者重复说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读课文时不能读破句,不能读破情节,以防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教师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听觉障碍学生能切实注视教师的说话全程,以便清晰地感知说话的词、句与段落,从而逐步提高看话的技能。
在进行低、中年级的新词教学时,听觉障碍学生因为刚刚接触这些词语,学习的速度会慢一些,为了使他们能更好辨认这些词语的口形,掌握它们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教师显示口形时要慢一些,口形适当夸张一些,次数也要相对多一些。在复习巩固阶段,教师要注意调整发音的速度,以及口形的夸张度,否则,听觉障碍学生会产生依赖,长此下去会影响听觉障碍学生视觉敏锐性和看话能力的发展。
看话教学中所用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范围,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能理解的,切不能脱离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基础。
4.要经常地反复地练习。教师讲课,学生通过看话学习知识;同学回答问题,提出要求、疑问等,也都是看话实践练习的好机会。教师应要求听觉障碍学生随时注意看说话人的口形,参与学习活动,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朗读课文、背诵句子及其他内容的看话练习。经常组织一些看话比赛,使听觉障碍学生的看话能力在反复强化练习中得到巩固,形成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鼓励听觉障碍学生多用口语与人交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经常注意以口语的形式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词语、句子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看话能力。
5.运用其他语言形式进行辅助。有些词语、句子口形相似;有些句子太长,很难辨认,教学时可以借助手指语和手势语作辅助,帮助听觉障碍学生理解、记忆。
- 上一篇:听力障碍儿童意志的培养
- 下一篇:听力障碍学生汉语拼音b、p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