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话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听话教学是教会听觉障碍学生使用听觉器官,充分地利用残余听力,感知和辨别声音,提高大脑皮层对声音反应的敏感性,从而形成声音表象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听觉障碍学生通过听觉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发音质量。
二、听话教学的要求
听话教学针对的是有残余听力的听觉障碍学生,这种教学旨在通过听觉训练,刺激学生的听觉机能,激发其听觉系统潜在的能力,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听力。听力教学应从感知、辨别声音开始,直到形成声音、掌握听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听懂对方口语的能力,促进其口语的清晰度,使其更好地掌握语言,学好知识。
三、听话教学的内容
听话教学包括听觉训练和听话训练两项内容。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听觉机能的声音刺激,提高听力程度。它的内容包括:打击乐器发出的各种音响、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撞击声、人发出的单音、专门录制的各种音响等。扩音、助听设备,应按各人不同的残余听力的程度,调整在适当的强度上。让学生感知声音,就要有一定的强度,但一直保持着同等强度,听力会受到抑制。所以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声音先强些,再逐渐减弱,利用这种方式对听觉障碍学生进行声音刺激。机能的兴奋与有意注意有关,音强的变化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其听觉机能保持兴奋状态,这对提高听力有利。训练时,首先要以训练听觉机能感音程度为主,逐步要求学生能区别发声物体的不同,以此来提高听觉分析器官感音辨音的机能。
(二)听话训练
听话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语音训练。在训练时,教师同时展示词和事物的形象,让学生把语音与文字、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听话能力。内容可以以课本为主,也可选择听觉障碍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口语进行训练。
四、听话教学的方法
听(看)话训练是针对有残余听力或看话水平较好的学生而进行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提高学生听觉机能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听话能力,发展他们的口语能力。进行这项训练要有耐心,只有长期的教学才能实现这些目的。听(看)话教学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1)教师直接用响亮的有声语言进行听看话教学。采用这种手段的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教师的有声语言,语音的真实对学生今后辨别人们的说话声音有好处。(2)用扩音器扩大声音来助听。这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学生戴助听器;另一种是教师使用扩音器。听(看)话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演示法、比较法和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多听、反复听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必由之路。
听话和说话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口语能力,但听话能力在形成或习得的过程中,往往是和说话能力的提高结合在一起的,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学生在学说话的同时也会促进自己听话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把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把发展听话能力和提高说话能力、阅读能力联系起来。
(一)教师运用响亮的有声语言进行听话训练,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学生可借助听与看两者的配合来更好地听懂和看懂教师的有声语言,由于教师不可能经常处于高声说话状态,所以这种方法要与使用助昕设备结合进行。
(二)使用助听器进行听话训练。
(三)建立助听室,配备助听设备,为学生随时进行听话训练创造条件。
(四)进行课外的听话训练,这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听话技能,也有一定的意义。
(五)要针对学生残存听力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辅导。
五、听话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听话教学必须把声音和意义、文字紧紧地结合起来来形成语言能力。
(二)听觉障碍学生长期习惯了无声世界的安静,一旦听到声音反而感到烦躁,甚至头晕目眩,一时适应不了。要教育和鼓励学生克服这一必然的困难,因为时间一长,这些反映都会自然地消失。
(三)听话训练要取得成效,一是贵在坚持,二是多听多说,急于求成的结果必将导致半途而废。
- 上一篇:聋校学词识字教学的特点
- 下一篇:听力障碍儿童意志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