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加强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卫生教育

2012-07-14 08:56来源: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仔细分析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不难发现其中有些是由心理活动不健康原因(即心理状态不平衡)造成的。
    例如:
    有的学生性情急躁,待人处事经常不冷静,很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或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情况.会给人一种该学生不懂礼貌,爱惹是生非的不良印象。
    有的学生考虑个人前途时比较自卑。特别是当他们具备某种能力,而没有机会像普通学生一样地顺利升学、就业时,会因自己有听力残疾而苦闷,或者对学校,甚至社会不满,并由此失去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满足于在聋校学几年以后能找个工作就业,因而学习上不求更高标准,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有的学生在社会生活和与普通人交往方面有心理障碍。如害怕单独外出购物、乘车,在公共场合羞于被周围的普通人看出自己是残疾人,有时还会对普通人存有猜疑或戒备心理。
    有的学生存在着青春期心理问题,上学中就产生了较强烈的追求异性的心理,谈朋友、找对象的现象在聋校时有发生。这样的学生对性道德知识的了解很少,因此往往不能自己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以至影响了学习。
    可见,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聋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的家长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直正原因。属于心理活动不健康的原因,就要通过心理矫正的方法来解决。切忌一看到听力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就全部扣上道德的帽子,采取简单、生硬的教育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卫生教育是涉及各方面的综合系统性教育。聋校各种教学、各项活动、各方面人员都有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任务。预防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与矫正心理障碍,是实现心理健康目标的两种途径,同时也是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
    预防听力障碍儿童发生心理障碍,应当重视创造一个健康和谐、优美的教育环境。这涉及到教室和校园环境、校风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各个方面。优美的校园和严谨的校风,本身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育氛围。置身其中,既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状态得到调节;又使他们觉得被一股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所鼓舞着。我国绝大多数聋校很重视校园的建设和校风的建立。如在校园内种树、种花;在教室、走廊、礼堂设置英雄模范人物塑像、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画、名言录;定时举行奏国歌、升国旗的仪式;设立值日生,每天检查各班学生的仪表和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等。这些都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聋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自然也就担负着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就是向听力障碍儿童传授真善美的东西,让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补偿听力和语言方面的缺陷。课外活动起着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作用,是聋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我国大多数聋校实行寄宿制,相当数量的听力障碍儿童整日生活在学校的情况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意义就更为重要。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都在引导听力障碍儿童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切身感到生活是充实的、美好的、有意义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听力障碍儿童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继续。聋校教师常说这样的话,“学校教了半天,费了很大劲,可学生在外面看了一眼就使我们教的东西白搭了。”这就是说,尽管学校教给学生的都是真善美的东西,但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家庭环境,给听力障碍儿童的并不都是真善美的东西。所以,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听力障碍儿童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教育活动,从中受到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组织他们讨论分析,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正,需要运用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许多方法。这里介绍三种方法。
    1.心理疏导方法。这种方法运用亲切、灵活、恰当的语言。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儿童说出内心的苦闷,使其郁积的感情得以宣泄和疏导,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同时,疏导者讲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新理论、新方法,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重新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正确观点和态度,重新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听力障碍儿童带有共同性的心理障碍,可以采用集体的(小组的)心理疏导方式。但一般来说,心理疏导宜采取个别方式来进行。因为,同一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可以各异。在个别进行的心理疏导中,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儿童的真实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心理障碍矫正的效果也就会比较理想。心理疏导方法对听力障碍儿童各种心理障碍的矫正都基本适用。
    2.自信训练方法。这是一种行为疗法。它通过设置某种情境,让对此情境有心理障碍的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角色练习,使其增强自信感,逐步消除被动和焦虑反应。例如,针对有的听力障碍儿童害怕单独到商店购物的心理障碍,教师就在课堂上搞模拟购物练习。教师提出一些物品作为商品,并扮售货员。然后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扮演顾客来买东西。当该学生顺利地买东西后,再转换角色,由该学生扮售货员,老师或其他同学扮演顾客。有了课堂上模拟购物的经验以后,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带该学生到商店实际去购物,以进一步消除他的恐惧心理,真正形成实际的生活能力。
    3.游戏疗法。这也是一种行为疗法。它将游戏运用于矫正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工作中。游戏是各类儿童都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基本活动。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就可让他们通过游戏自由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根据听力障碍儿童自己选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他扮演的角色和表现,对他人和对玩具的态度,教师可以分析其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症状、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某种游戏活动,让有心理障碍的听力障碍儿童参加。在此游戏中,利用游戏所提供的暗示和隐喻,启发儿童领悟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加以克服。游戏活动的类型很多,如模仿、想象日常生活活动,讲故事,进行集体竞赛,欣赏影视作品等等。运用哪种活动来矫正心理障碍,需要根据被矫正儿童的年龄、爱好来确定。
    此外,品德培养和品德不良矫正中运用的行为塑造法、强化法等行为疗法,均可用于心理障碍的矫正。为了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卫生教育的质量,从事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的同志,在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学习一些咨询心理学、精神卫生学方面的理论,并结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实际,灵活地运用这方面的知识。
    听障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在教育发达国家,通常由专职人员如学校心理学家来做,教师配合。由于我国目前尚无这类人员配置,工作也尚未开展,所以,许多属于心理卫生范围的工作,或者由班主任老师来做,或者由团队辅导员来做;而更多的时候是把它当作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来对待。这一状况,是我国教育制度不完善的一种表现,有待改进。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