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济南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聋人在线和聋人听力辅助网站
聋人网-聋人听力辅助网
    聋人网-专业的助听器知识、耳聋耳鸣、人工耳蜗和听力康复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聋人教育 > 聋儿教育 > 正文

聋校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2012-09-28 14:50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济南聋人网   点击:

聋校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都需要对课堂进行恰到好处的管理。课堂管理是一门以教师技能和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组织艺术。凡是教学效果优异的教师,都是善于进行课堂管理的教师。因此,研究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是包括聋校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课堂管理

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调控人际关系、营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在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二)课堂管理的作用

从教师进入课堂到走出课堂,时时刻刻渗透着课堂管理,换言之,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表现都体现着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无论是课堂秩序的维持、教学环境的营造,还是师生互动的调控、学生学习的引导,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处处着意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概括起来,课堂管理主要表现为三种功能,即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和发展功能。

1、维持功能  教师通过持续的课堂管理,能够使课堂教学常规得到落实,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同时,通过教师的督促指导、通过学生的相互监督,来保证课堂纪律规范的贯彻落实。再者,教师还要运用奖励手段鼓励优良表现,运用必要的惩罚手段制止消极行为(调控)。这是巩固管理秩序(纪律规范)、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奖罚手段的使用必须要有“度”,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过”与“不及”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促进功能  教师通过语言、表情等,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相反,消极的课堂气氛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激趣)。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逐步了解、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把学得的知识吸收、融合进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并逐渐转化为技能(思考)。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对相关问题进行辨析,并启发学生归纳、整理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表达)。

3、发展功能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情、意。教学本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主客观世界,掌握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所以,认知发展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认知)。无论是学习文科还是学习理科,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习得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热爱科学文化的情感素养(情感)。科学文化的发展都需要研究者持之以恒的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意志)。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也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培养的重要心理素质。

(三)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作为具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又要了解并努力克服可能影响管理课堂的不利因素,实现高效管理课堂的目标。

    1、内在因素  主要是指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内在因素是教师课堂管理的基础,也是教师能否胜任课堂管理的关键所在。

专业素质是指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文史哲,逻辑等等)、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确立课堂领导地位和权威的基础。

人格魅力是指教师的个性特征、品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兴趣等。这是形成课堂管理风格的关键因素。

    2、外在因素  课堂管理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整合和调控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行为,它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风尚等方面相联系。

(1)学生个性特征和需要  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无论个性特征还是个人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理、心理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在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个人需要的不同。获得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赞许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都会影响到课堂管理的成效。

(2)学校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基本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它对教师的成长发展有很大作用。一个学校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具有隐性影响,使教师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与学校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相吻合的认识,并运用到课堂管理中来。因此,转变学校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使之能够适应教育发展和师生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基本条件。

(3)社会意识形态和风尚  教师课堂管理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和社会方面。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必然要受到社会上流行的政治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同时,社会上尊师重教、积极乐观的风尚也是影响教师心态的重要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对教师个体的影响必然又制约着教师课堂管理的发展趋向,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形成具有潜在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二、聋校课堂管理的问题

和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管理相比,聋校的教学与管理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局限性,二是学生的特殊性,三是聋校课堂的独特性。

(一)聋校教材的局限性

    1、粗浅单薄  编者有意无意低估学生的潜力,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普通学校教材的“缩编”,单调刻板,层次过低(和普校低两个年级上下),而且缺乏趣味性,难以满足聋生的求知需要。

    2、系统性差  编者在编写时,基本是按照常识性知识来编排教材,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反映。这样的教材难以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3、信息量少  和普校教材相比,容量至少减少一倍;必要的阐述性内容、背景性知识很少。尤其是教材本身没有拓展性资料,不能使学生扩展视野。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吃不饱,所学不全面、不系统;学生的技能锻炼少、层次低,不能满足学生深造和就业需要。

(二)聋校学生的特殊性

    1、听力障碍  语言习得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听觉来获得。由于聋生存在着严重的听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在接受和理解方面存在着突出的困难,需要集中视觉等感觉器官来辅助,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和同龄人基本一样的学习效果。

    2、心理障碍  由于听力缺陷,聋生和正常人的交流有很大局限,导致他们的心智和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缺陷。因为交流存在困难,他们容易产生较强的疑心,往往对人有不信任感,容易产生某种抵触情绪。

    3、学习障碍  上述两种问题是学习障碍产生的根源。他们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常常表现得单纯无味、内涵不足,难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严密的逻辑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纯熟运用规范手语,还需要熟悉聋人的“土”手语;同时,还要加强与聋生的情感沟通,尽可能采取有助于沟通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聋校课堂的独特性

    1、学生构成  按国家规定,聋校班额为10—14人,是名副其实的小班额。由于条件所限,在现在的聋校小班中,学生的失聪程度差异较大,心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那种传统的、面对大班额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聋校教学的客观需要。因此,这种小班额、多层次的学生构成,决定了聋校教学更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学生的个别需要。由此可见,在聋校推行个别化教学无疑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2、交流方式  在师生互动中,需要口语与手语并用,思维与表情洽切,否则交流就可能被切割、阻断,使教学如隔靴搔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口语、手语的一致性,表情、动作的丰富性,语速要舒缓有致,让学生“听”(看)明白,语意要通俗易懂,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3、学习方式  聋校学生在通过“看”、“听”话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其它教学手段的辅助,没有更多教学信息的呈现,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聋生的学习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尤其需要图文并茂的课件等。

三、聋校课堂管理的原则

和普通学校的课堂管理相比,聋校在课堂管理的要求方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笔者认为,为了搞好聋校课堂管理,必须遵循五项基本的原则,即:目标原则、激励原则、反馈原则、渐进原则和代偿原则。

(一)目标原则

任何课堂都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教学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使用双语(口语、手语)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所以,对聋校课堂管理来说,自始至终贯彻目标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的依据。

(二)激励原则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求知热情。这是聋校课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而且会无形中掩盖聋生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成为只顾及中等以上程度的“片面”教学。

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由于聋生的生理、心理差异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判断聋生的学习状态,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进行教学微调(节奏、难易、指导),是保证不同类型的聋生都能有所收获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多个活生生的、差异突出的聋生,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管理对策,而不应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案。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的阶段信息来改进教学。一是要根据当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信息进行微调;二是根据一个完整的课文或教学单元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四)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循序渐进作为教学的一般原则,在聋校教学中应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考虑到聋生接受的“滞后性、渐进性”,教师教学还要注意采用小步子、缓节奏的方式,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基于聋生理解、掌握的条件下,保证其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五)代偿原则

坚持“用进废退”理念,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和功能代偿的训练。这是针对聋生残疾特点而提出来的一条特殊原则,该原则的贯彻将会使聋生的障碍在自身条件能达到的范围内得到最大克服,使其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参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人的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相互联系并协调发挥作用。机体一部分发生损伤,整个机体的功能将重新组合,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受损伤器官的功能。代偿是机体受损伤后的一种生理现象,补偿缺陷则需要依靠代偿功能,又需要通过创造某些外部条件帮助代替改善恢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对聋生而言,听力损失程度及战胜伤残的思想是缺陷补偿的内在条件,社会环境、教育影响及现代化康复训练器械的利用则是缺陷补偿的外在条件。

补偿、代偿性原则要求聋生要合理配戴助听器,充分利用其残余听力,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要求教师要有信心,充分认识补偿、代偿在聋生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其作用。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补偿手段,强化补偿训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聋生的补偿需要开展分类教学或个别教学。

四、聋校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以沟通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

课堂教学有五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技术和语言。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材是教学的媒介,教育技术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而语言是沟通的基础,离开了语言的交流功能,一切教学活动将无法完成。在聋校教学中,语言恰恰是制约教学的首要因素。所以,在师生沟通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沟通的三个问题。

1、和聋生一道规范使用中国手语。规范使用手语既是聋生习得语言的基础,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以口语为主配上单个的手势或者很多手势都用口语代替,有的老师打手语时反反复复、随意停顿、就像我们听人说话罗嗦、颠倒,存在交流的障碍,使学生接受的信息不完整。为了保证语言的规范和教学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中国手语,即使使用聋人的“土手语”,也一定要融入到汉语手语的规范中,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

2、增强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性。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一样,是十分丰富的,不仅需要用实词,更需要大量的虚词来辅助,否则,一些感情成分、理性成分、逻辑成分就无法得到呈现,学生也就不能通过“语言”来感知和接受知识。可惜,我们部分教师只重视实词的表达,忽视虚词的作用,使自己的“语言”干瘪无味,语意不详,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3、借助教育技术手段克服沟通障碍。正确使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不仅是贯彻“代偿原则”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学习景物描写的课文时,教师要借助图片、视频等能够直观呈现所学内容的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加深体验和感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要制作动画课件来表现逻辑和数量关系,能够使聋生打上深刻的烙印,准确地掌握数理知识。

(二)以教材为蓝本,以拓展促发展

由于聋校教材没有跟上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存在着粗浅单薄、系统性差、信息量少等局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把现有教材当作教学的蓝本,加大教材开发的力度,通过拓展来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趣味性,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为此,需要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下功夫。

课外功夫  1、比较特教、普教教材差异,取“普”之长,补“特”之短;2、借助网络等收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3、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4、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聋校教材的改进做出我们的努力。

课内功夫  1、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在备课时准备、在授课时使用拓展资料,丰富教学内容;2、通过留下探究性问题和拓展性作业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向课外学习。

(三)既要面向全体,更要照顾个体

“面向全体,照顾个体”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要求。在聋校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可接受性原则,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需根据学生的听力差异和学习差异进行个别辅导。笔者认为,引进上海“小班化教育”经验和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我们解决“照顾个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海“小班化教育”是为了适应当地小学阶段的班额已经大幅度减小(只有20名左右的学生)的实际,在数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新世纪初总结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经验。其根本精髓是“面向全体,分层(组)教学、个别指导,强化自学、体验成功,鼓励进步”,所遵循的原则是“机会均等、主体参与、‘教’与‘学’综合、个体充分发展”。

个别化教学是美国在上世纪推广的教学方法,它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方法。其特征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差异、学习特点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所进行的面对个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主要的方法有个别处方教学、个别辅导教学、分组探索教学、合作教学等。

上述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非常适合聋校小班额的班级特点。理论上说,聋生应该按照其听力损失程度进行编班教学,因为我们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条件还不具备,现在还没能做到这一点。

(四)放慢教学节奏,适应学生特征

由于聋生的听力缺陷,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发展较为缓慢,在学习上也常常表现为“慢半拍”。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需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能够跟上思维、表达的速率。

一是要适当增加课时,减少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二是在重点、难点部分,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达到学会为止;三是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五、聋校课堂管理的方法

传统的课堂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们创造了一些实际实用的课堂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产生了活、实、优的成效。根据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改要求,我认为聋校课堂管理应该采取以下这些方法。

(一)调动情感,激发动机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等,在所难免,这是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通过感情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随着教材的情感基调调整自己的情感,要深入到课文中去,与教材“共情”、共鸣。譬如,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要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要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违纪问题的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我们也要注意防止另外一种倾向:为情而情,盲目煽情。以情唤情,应该建立在真诚、需要的前提下。可是,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看到个别教师为了“营造”热闹的氛围,夸张情绪,华而不实,使教学脱离教材所需要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会导致空泛浮华的习气。

(二)巧妙暗示,动作引导

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对待,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如果教师不能冷静,采取“热处理”的办法,就会诱发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产生冲突。这是课堂管理最忌讳、最蠢笨的做法。所谓“冷处理”,就是采取眼神暗示或动作引导的办法。

人眼为窗,传神传情!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的信息。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表现形式,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按照教师启发的思路去学习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

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三)适时矫正,强化规范

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激励积极表现,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

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1.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2.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3.写一份说明书;4.写一份心理病历;5.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四)分组教学,互助监督

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聋校以4人左右为宜)。每组既有优等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等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

——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五)环境熏陶,教于无声

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营造出某种倾向来。环境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容易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教师要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教改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又以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班风、学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种良性循环,带来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高效能。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客观环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自然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交流情感,促进师生心理融洽。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课桌凳的美观排列不仅消除了“教学死角”,而且能够使全体学生处于教师视野之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教师的仪表对学生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如浅色服饰给学生以亲切感,深色服饰给学生以庄重的“权威”感,艳丽服饰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讲究朴素大方、整洁,不穿奇装异服。

(六)自我管理,讲求自律

当课堂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使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六、聋校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我国正在培育学习型社会,提倡建立学习型组织,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可见,学习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承担者,他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需养成学习的习惯,做学习型教师。

一是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开展的“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并对参训教师推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如可以让参训教师回校后为教师们举办讲座或谈学习心得,甚至可以提出实践应用的目标。

二是学校要有中长期的教师培养规划,确定教师发展方向和明确的达标要求,并作为考核项目列入“考核方案”当中去。可以由精通业务的领导或教师中的骨干作为培训的主讲人,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由优秀教师现身说法、榜样带动。

三是教师更应该立足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觉自发的学习。教师自学是一种对自我发展决心和持之以恒精神的考验,在当前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中,需要有教育理想和淡定之心。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还应该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和阶段目标,并进行自主检测。

(二)开展学情调查,把握学生特点

开展学情调查,是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把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只有对学情吃透的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备课、上课,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管理课堂。那种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问学生“收获”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学情调查,在课前可以采用问卷、表格、谈话等方法;在课上可以采用提问、演板、练习等方法。前者旨在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教学做准备;后者旨在了解即时学习情况,为教学微调或个别指导找准着力点。

(三)吃透大纲教材,熟悉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是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它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其中包括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教学大纲是依据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编写的,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教师要吃透大纲精神,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组织教学,追求游刃有余

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师自己要有系统的设计和阐述重难点的讲授,而且要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一致,保持师生思维和情感的协调性、共时性。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思维和情感表现上相悖,就会使“教”与“学”成为两张皮,成为没有交集的“自行其是”。

为了符合“教”与“学”的规律,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学生“共舞”,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起”则起,该“伏”则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中的“留白”。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传统名画《寒江独钓图》,一幅画中,只见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却是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观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没有一幅作品的画面是满满当当的。

在教学实践中,从教案的编写、课上的导入讲解、课下作业批改等,我们常常发现未“留白”的遗憾。有的教师编写教案,力求详尽,上课的一切话都要写上去;有的教师上课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们的用心的好的,但往往出力不讨好。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外,要不失时机的停下来、静下来,让学生自己“悟”一下,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时刻注意给学生“留白”,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这些课堂上的“留白”,正是学生产生渐悟或顿悟,出思想火花的关键点。所以,有人说“课堂留白显示的是一种教育智慧”。其实,课堂上教师在某一时刻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必定收到意外的效果。

笔者:电话:13603419969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喜欢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聋人网最新文章